首页  院系概况  专业教学  招生就业  社会服务  学习资源  党建之窗  学生之窗  校友园地  师生荣誉  下载专区 
招生就业
 招生 
 就业信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您的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招生旧>材料科学与工程>正文
专业发展前景
2013-06-28 13:5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从事材料生产、分析、检验、销售,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一:新型材料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又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新型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重点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6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多个新材料品种,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各不一样。为此,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战略意义等因素,《规划》根据各领域特点,参考材料分类方法,将6大领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重点方向。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细分为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其他功能合金4个重点方向;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细分为高品质特殊钢和新型轻合金材料2个重点方向;先进高分子材料细分为特种橡胶、工程塑料与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3个重点方向;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细分为先进陶瓷、特种玻璃与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3个重点方向;高性能复合材料细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4个重点方向;前沿新材料细分为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与超导材料4个重点方向。

    《规划》明确提出了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品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四川省把新型材料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在成都市建立了新型材料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园区内聚集了一大批新型材料的生产、分析、检验、销售企业。 

二:传统材料

    传统材料加工包括一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大材料的加工,应用范围极广,以高分子材料中的纺织材料为例。

1.十一五期间,纺织材料取得的成就

(1)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

    2010年,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5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2%,就业人数1148万人,年均增长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10亿元,年均增长19.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利润总额2875亿元,年均增长27.7%。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纱产量2717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4%,化纤产量3090万吨,年均增长13.2%。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麻纺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4130万吨,年均增长9.0%,占全球纤维产量的比重超过50%。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065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一般贸易比重由2005年的69.7%提高到2010年的74.4%;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重超过30%。

(2)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十一五”期间,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由“十五”末的54:33:13调整为51:29:20,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达到70%,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化纤产品差别化率达到46%,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基本满足了纺织工业对原料快速增长的需求。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占全行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3%提高到2010年的48%,纺织工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进程加快。

(3)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多项高新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先进装备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碳纤维T300、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实现了产业化突破。

2.十二五期间,纺织材料发展前景巨大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国内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将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占人口54%的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是城镇居民的18%,城镇化率的提高将直接带动衣着消费的更快增长。随着纺织工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产品创新所引领的绿色、低碳、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挖掘出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将加快纺织工业转型升级。我国纺织工业80%左右的产能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将加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日益完善。“十二五”期间,抓住机遇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利于形成东中西部纺织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进一步保持和提升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高技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制造、部分产业用纺织品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将得到较快发展。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扩大纺织产品在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纺织工业直接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人,每年使用国产天然纤维近900万吨,直接关系到至少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将在增加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和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扩大产品的差别化比重,实现常规化纤产品的优质化。大力发展涤纶长短纤仿棉技术,高仿真仿棉纤维占涤纶比重达到15%,积极推广纤维纺丝液着色技术,有色纤维比重达到5%~10%,并发展多元化聚酯产品。鼓励发展碳纤维(PAN基)、芳纶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促进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扩大应用领域。大力发展生物质纤维,实现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生化法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生物法多元醇的产业化,积极开展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十二五”末,化学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76%,化学纤维差别化率由2010年的46%提高到60%以上。 

三:就业前景

    通过对本专业专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对纤维生产和纤维应用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可以看到高职学生的培养重点在专业技能培养,技术思维与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不能完全满足行业企业人才战略的发展需求。而本科院校对本科生的培养却偏重于研究型人才,本科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动手能力不足,在生产一线难以稳定持久。而企业更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既具备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具备在材料生产和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其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具有技术思维与创新能力,擅长实践技术的应用,能直接介入生产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解决材料生产和应用中的具体技术问题。

该专业的学生可从事材料生产、分析、检验、销售。我校已经与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富士康精密组件有限公司、立邦涂料(成都)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证。我校近几年毕业的专科学生在这些企业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2010 CDTC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材料与环保学院 
地址:成都犀浦泰山大道186号  电话:电话:028-87846392,邮箱:cdfz-rhx@163.com
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中心